今年5月以来,久晴少雨,同时,高温不断导致蒸发量增大,地处丘陵山区的花庙村旱情持续发展。截至目前,花庙村农作物累计因旱受灾1000多亩,鱼虾蟹塘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旱。旱情就是命令,为全力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所需,连日来,花庙村党总支组织抗旱服务队深入生产一线,因地制宜采取水库放水、涵闸引水、泵站提水及湖河联调等措施,为农田“解渴”。
在花庙村后汶自然村,两台泵机正不断将花庙村丰收渠内的清水注入农田。“终于盼来了水!稻田‘解渴’,农民解心忧。”花庙村党总支副书记宗向华说,后汶花庙岗一带地势较高,且位于丰收渠道尾端,眼看着水稻要泡种下秧,可田里还没有水,一些村民迫不得已将水田改成了旱田种黄豆和芝麻。村委领导得知后,及时组织人力清理渠道两侧的杂草及渠内积存的垃圾和淤泥,渠底铺上塑料袋,加快引用水调度。在确保丰收渠沿线其他区域灌溉用水前提下,关闭部分支渠,确保干渠末端用水。
在固城街道花庙村东尚自然村,几名村民正在沟渠内清淤。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由外河抽取而来的灌溉水,从管道喷涌而出,顺着两尺宽的水渠流入稻田。据花庙村党支部书记黄益农介绍,东山河是花庙村农作物的“生命河”,但河水水位持续走低,部分小河、沟渠干涸,给农田灌溉带来不小影响。为此,村里及时添置12台潜水泵,近日日夜不停地抽水,以打通抗旱引灌“最后一公里”。“村里已对所有灌溉设施开展排查和疏通,并组织人员指导农户科学灌溉和管理。”黄益农说,目前村干部都坚守在一线帮助清理沟渠、维修机站,与村民一起开展抗旱工作,以确保全村1000多亩水稻正常播种生长及辖区蟹塘用水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