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高淳区人大代表、固城街道残疾人之家负责人的杨巧云,以一颗赤诚之心,将生态农业与助残事业紧密结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担当与情怀,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心中的楷模。
家庭农场为载体 助农扶残践初心
杨巧云,2019年光荣入党,自2012年起便深耕农业领域,创立了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南京青蓝蔬菜种植家庭农场。经过十多年的辛勤耕耘,农场在种植、养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杨巧云深知,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残障人士作为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与帮助。于是,她积极探索助残新路径,于去年8月在街道残联的支持下,创新性地建立了“青蓝助残小菜园”。这一举措不仅让残障人士通过参与田间劳作获得成就感与快乐,更实现了从“等靠要”到“主动创”的转变,有效减轻了他们的生活负担,拓宽了增收渠道。
党建引领聚合力 共筑养鸽兴业梦
杨巧云致力于为残疾群众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增收途径。她认为,通过养殖肉鸽,不仅能够为残疾农户提供稳定的收入来源,还能帮助广大养鸽户提升科学养殖技术,发展庭院经济。因此,她积极汇聚各方力量,探索通过“党支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创新模式,加大养殖技能培训,为残疾农户开辟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径。
在实施养殖鸽子项目的过程中,建立“党支部(党建引领)—企业(基地育种)—农户(种植养殖)—企业(产品回购)”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开展订单生产及线下线上销售的方式,实现产销对接。江苏青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一提供鸽苗、配送饲料、回收,同时青蓝农业党支部与前陇村党总支和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党支部结对共建,党员与农户结对帮扶,统一提供技术服务,农户提供场地养殖,让农户和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既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又让农户通过“小庭院”增收致富。此外,杨巧云进行合理规划,从充分利用院子空间巧妙搭建鸽舍,到种鸽的精心挑选,邀请畜牧技术人员上门耐心解答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从防疫、消毒、饲喂等方面对养殖户开展技术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经济效益。
鸽鸣声声传温情 庭院经济绽新颜
如今,每个农户家中也领取了5对种鸽,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鸽子建起了小小的家庭养殖场,迎接着这些新“成员”的到来。
为了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杨巧云团队设计了细致的合同。农户领取鸽子,并在签订合同的一年后,需要归还所领取的种鸽数量。这不仅是一份契约,更是对周边村民的一种信任和责任的赋予。来自前陇村的田六生,肢体残疾,并患有心脏病,但通过杨巧云的帮助和专家指导,田六生学会了如何细心照料这些鸽子。“鸽子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也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对我们的关心。”他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贴心服务暖人心 携手共绘新图景
此外,团队还根据农户家庭情况提供灵活的饲料供应方式,减轻了农户的经济负担。杨巧云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让残疾农户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展望未来,她计划进一步扩大养鸽项目规模,吸引更多残疾农户参与进来,共同绘制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杨巧云的故事在高淳区固城街道传为佳话。她以生态农业为翼,助残扶困为己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在她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残疾农户正逐步走出困境,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