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水稻高产优质片区技术培训会在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举办,会上分享了秸秆基质块育秧等多项绿色低碳丰产种植技术,帮助水稻生产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这秸秆基质块育出来的秧苗真漂亮!”在高淳区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中,一盘盘使用秸秆基质块培育的秧苗长得健壮挺拔,引得参会种粮大户们赞不绝口。记者看到,秸秆基质块酷似一张方形毛毯,与普通基质相比,其颜色呈现更深的棕褐色,将其捧在手中,重量也比普通基质轻上许多。秸秆基质块是江苏省农科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创新团队的研究成果。团队副研究员孙恩惠介绍,我们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研发秸秆纤维超高温堆肥等关键技术与工艺,高效创制出可用于替代传统育秧介质的全营养基质块,培育的秧苗满足水稻机插标准。此外,我们还利用秸秆开发出可降解的抑草地膜、花盆、蛋托等多种产品。
秸秆基质块育秧,究竟有何优势?技术示范单位陈福明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福明介绍,过去育秧需要从田间取土、上土,费时又费劲,如今用秸秆基质块育秧,直接免去这些步骤,且秧盘重量减轻40%,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育出的秧苗盘根性好,壮秧指数高,大幅提升机插秧效率,同时还能避免传统育秧引起的农田土壤耕层破坏、高碳排和“白色”污染问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秸秆基质块售价虽然比普通基质高出15%左右,但育秧效果好,操作轻简化,返青时间短,通过配套精细化管理,能带动水稻亩均增产5%左右,综合下来带来80—100元的亩均增收。
除提高育秧效率外,推广秸秆基质块育秧技术还有助于打通秸秆离田回收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孙恩惠介绍,此前秸秆离田回收成本高、效益低、回收后缺少增收利用方式等都是困扰行业的难题,如今将秸秆回收加工成育秧基质,上述难题迎刃而解。团队已和相关企业合作建立起三条秸秆育秧基质块工业化生产线,每条每年可消耗6000吨秸秆,生产1500万片育秧基质,可满足50万亩大田育秧需求,换算下来1吨秸秆可产2500片育秧基质,满足约80亩大田育秧需求。
目前该技术已在江苏、安徽等多地开展推广,应用面积超100万亩。当传统水稻种植遇见水稻育秧“秸秆基质+机械覆膜”的创新组合,秸秆神奇变形,秧苗入住营养仓,东坝街道正在见证“创新农业科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