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高淳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产品产销提质增效 助推村集体“长效增收”
发布时间:2017-02-16     浏览次数:     来源:

 

     固城镇花庙村曾因食用菌种植远近闻名,但由于“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种植模式,导致收获时间集中于冬春季,再加上全凭经验的人工发酵培养料,生料、霉变等情况经常出现,极大地影响蘑菇的产量和品质,销售一度陷入瓶颈。针对这些问题,花庙村立足原有资源做起了文章——引进食用菌工厂标准化生产,经过几年的探索尝试,去年产生了不小的经济效益。
    走进30亩的生产基地,全然不同于传统蘑菇大棚的模样,从里到外都是钢筋水泥浇筑的“车间”。“原来培养料的制作需要人工堆料、翻料,整个过程温度高,劳动强度大且易发病虫害,现在采用隧道式发酵设施,只需要人工将稻草、肥料等进行搅拌和预湿,然后在隧道中经过两次发酵,20多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培养料的制作。”花庙村固花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钱香保介绍,隧道式发酵技术可以严格控制温度,适度减少杂菌产生,为蘑菇的后期生长打牢基础。走进蘑菇生长的“车间”,只见一朵朵双孢菇正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长势十分喜人。“双孢菇播种菌丝生长阶段和子实体期的温度分别在24℃和18℃左右,‘车间’可以对温度做到精准把控,让蘑菇保质又保量。”村支书赵立兵谈起去年的蘑菇销售情况,不禁喜上眉梢,“出菇房现有种植面积5万平方尺,去年全年收获了近20万斤的蘑菇,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连宜兴的蘑菇经销商也前来预定,尤其反季节的销售收益更可观。今年准备增加3万平方尺,让村集体的腰包再鼓一些。”
    除了食用菌就地实现“满血复活”,花庙村固花食用菌合作社还扩大经营范围,利用村集体流转的土地种植生态大米。与直接以批发价卖给经销商不同的是,去年收获的2万多斤大米在驻村“第一书记”蒋宏的帮助下,另谋出路直接“进城”,为村集体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
    “种植的50亩水稻,虽然产量只有普通水稻的1/3,但由于生长期间不使用农药,是名副其实的‘绿色生态’大米。”蒋宏说,这些大米产量低、质量好,但仅凭村集体自己去跑市场做销售,还是有困难的。因此,蒋宏借助帮扶单位的资源优势,按照市场价统一收购,在市房产局及部门行业内企业对口销售,既卖出了好价钱,也解决了销路难的问题。
    “下一步,我打算将部门所有二级单位都与花庙村开展共建,同时帮助村集体把好产品质量关,维护好信誉度,打造从货源到销售的完整体系。”谈起花庙村今后的发展,蒋宏显得深思远虑,“供销双方实现良好对接,信任是关键,村集体一定要意识到建立正规的产、供、销渠道的重要性。这样,即使我挂职期满离开花庙村,他们也一样可以凭借已有的互信关系,实现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