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3月召开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开启新一年“三农”工作的新篇章。南京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将聚焦一系列硬任务:巩固“两个100%脱贫”的攻坚成果、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狠抓生猪生产恢复……
紫金山新闻推出《聚焦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看2020年南京如何用“硬措施”决胜“硬任务”。游子山下,数百亩生机勃勃的月季花含苞待放,8000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大棚也在抓紧建设。下了高速,这里是高淳国际慢城的必经之路,也是规划中的1700亩双游村产业园所在地。村里这项全年重点项目正在推进,村党总支书记诸新良已经在脑海里绘制了蓝图,迫不及待地跃跃欲试了。在脱贫攻坚这一战中,双游村多措并举,从一个市级经济薄弱村逐渐蜕变,到如今不仅实现脱贫目标,而且村集体收入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均在漆桥街道名列前茅。今年双游村还将借产业园的规划发展“再多条腿”,让防止返贫的步子迈得更稳。
驻村第一书记周侃诚刚来到双游村不久,就发现了这个村子“有点不同”。“虽然以前是经济薄弱村,但这里的村干部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村两委的执行力也很强,敢于探索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周侃诚从村子的发展道路里得到了印证——2015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仅53万元,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达128户219人。到了去年年底,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已经达到126万元,稳定性收入达200万元,低收入农户全面实现脱贫。
高淳区人大漆桥街道工委主任、双游村包村干部朱晓华告诉记者,双游村的经营性收入在4年后翻了一番,这主要得益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四轮驱动”。
在高淳城区和漆桥集镇,有三家药房是双游村和与南京医药集团联合开办的。2018年,双游村利用筹集的900余万元资金,购置2处门面房并相继开办药房,一年可为村增收30万元左右。“我们的村民带着身份证去这几家药店买药,还能打八折。”诸新良介绍,联合开办既方便了村民买药,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同时村里拿出一部分集体收入补贴给村民买药,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村民看病的负担,“让我们村民能有获得感和自豪感。”村里计划未来几年药店增设至10家以上,形成村企协同发展经营模式。
另外,村里建立生态农业产业园,先后发展早园竹、水稻、草莓,注册成立公司,安排村民就业,每年为村增收10万元左右;购买门面房开设惠民超市,并聘请职业经理人经营管理,每年可为村增加收入约15万元;成立电子商务公司,打造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村,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产业发展是脱贫攻坚的‘定心丸’,我们变救助式扶贫为开发式扶贫,才能增强村集体造血功能。”诸新良说道。
村集体收益扩大也让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今年64岁的马善木是一家四口中最强的劳动力,其余三人均有残疾。“以前我一个人打工养家,一年辛苦挣一万多块钱。这几年开始我和儿子在家门口养几百只鸡,村里帮我在电商公司销售鸡和鸡蛋,我还能抽空去打工挣外快,收入比以前多了两倍。”
双游村开拓发展新路子的步伐并没有停止。去年,双游村投入750万元新建8000㎡玻璃温室大棚,与九月花公司合作月季园项目发展观光农业,推进产业增收的同时带动周边百姓增收致富。“这是为我们规划的1700亩农业园区做准备。”诸新良介绍,园区现有600多亩有机水稻、300多亩早园竹,规划发展200亩花卉育苗和草莓等产业,充分利用慢城入口的优势地理位置,把游客留下来,用旅游撬动村级农业的产业融合发展,为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防止返贫是今年南京脱贫攻坚的重要任务。“一条腿独木难支,两条腿互补协同,”朱晓华说道,“而多条腿齐步走,降低了返贫的风险,收效更加显著。”


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高淳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