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南京市高淳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看“颗粒”如何“归仓”
发布时间:2024-06-03     浏览次数:     来源:

仓廪实,天下安。夏收正当时,不仅需要地里麦穗饱满,还要“盯好”每一粒粮食,让丰收成果颗粒归仓。一粒麦子从田间到粮仓,要经历怎样的“奇妙旅程”?

5月28日上午11时,高淳晴空万里,气温攀升至24℃,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汪继南还在翘首等待。“昨天下了一天的雨,这会儿麦穗上还都是水,等到下午晒干一点再开工,今天只能小范围收割喽!”

经过一上午太阳“自然烘干”后,淳南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农机手们迫不及待地准备下田抢收了。农机手陈红生来到麦田边,一个箭步跳下田埂,先查看小麦的情况。他折了几株麦穗用手揉搓,随后轻轻一吹,麦壳随风扬去。“可以收割了!”陈红生兴奋地说。

话音未落,他就钻进了一米多高的驾驶室。收割机仿佛是他穿戴上的钢铁盔甲,无论上坡还是下田,或是面对因雨水浸泡而变得松软的土地,都能轻松应对。只见收割机在麦田里一路纵横驰骋,一次又一次灵活地转弯,一茬茬麦子被源源不断地卷入收割机中,收割、脱粒一气呵成。收割机不光前面收割忙,尾部也没闲着——大把被粉碎的麦秆划出优美的抛物线,又回归田地。翻埋、平整土地需要一到两天时间,这是为紧随其后的插秧工作做好准备。

突然陈红生的驾驶速度有所放缓,定睛一看,原来是前方有一片倒伏的小麦。因为前一天的风吹雨打,有的小麦顶不住压力就“躺平”了。陈红生耐心地操纵着把杆,脚下稳稳控着油门,让收割机前端“低下头”,轻柔地将倒下的小麦“扶”起。就这样,既做到了“一粒也不少”,还没有沾上泥土。

麦田旁,一辆载重5吨的专业运粮车静静等待。收割机一斗能装1000公斤,满仓就过来卸下粮食,不一会儿就在运粮车上堆起了金色“小山”。“我们这边九成都是3米宽的路,这样的小车进出更灵活。”汪继南说道,合作社共承包了2000多亩地,还有社会化服务的4500多亩,“这段时间主要是抢收,出动了6台收割机,天气好的时候一直干到夜里12时,预计6月2日左右结束小麦收割。”

小麦收割完毕,要前往的下一站是烘干中心。小麦将在高12.5米的烘干塔中待上十几个小时,让稍有弹性的颗粒变得紧实饱满。烘干中心就是农民应对阴雨天气的最大“法宝”。走进烘干中心,工作人员正驾驶着铲车,把抢收的小麦运进烘干机进料口。南京市高淳区老农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孔小春介绍,为保证粮食烘干速度,目前烘干中心的8台烘干机24小时满负荷工作,一天能烘干120吨小麦,“我们的工人分成白班和夜班,保证随时有工人将小麦补充到进料口,能有效服务周边2万亩地。”

拾起一把刚从田间收上来的小麦,发现其中掺杂着不少杂质,包括麦壳、草籽,甚至有泥巴。“在烘干机里,小麦会经过两道过滤,水分和杂质会被一起抛掉。”孔小春笑着解释说,小麦首先会经过滚筒筛,去除一些长的杂质,比如麦秆,接着从风道穿过一张滤网,网眼大小有讲究,麦子刚好“跑”不出来,而湿润的、小的杂质就被风带到了垃圾房里。

麦黄最怕“烂场雨”。成熟的小麦一旦遇上阴雨或大暴雨天气,就会出现倒伏,病虫害随之出现,产量会受到很大影响。汪继南说,正常成熟的小麦,十几个小时即可烘干,淋过雨的小麦则需要烘更久,长达40多个小时。为助力节粮减损,有时会让湿漉漉的小麦“插队”进入烘干塔。等到小麦含水量降到符合国家标准的12.5%,过磅后就可以进粮库了。

距离烘干中心不远处有4个粮库,每个仓容600吨。运粮车车厢后翻,小麦顺着粮食输送机倾泻而下,不一会儿3号仓库已接近半满。为保障粮食安全度夏,每个粮库都安装有专用控温空调,小麦在里面存放半年都没有问题。旁边空着的粮库已安装好通风的地上笼,只待颗粒归仓。

不久后,粮库中“满怀希望”的麦子将找准时机,统一对外销售,进入市场、加工房、商超等,最终走上市民的餐桌。从吃饱饭到吃好饭,“颗粒归仓”让中国人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